念安似锦

神经质+经常开脑洞+死恋旧狂+偶尔重口+还算认真。

两个故事。

在大概三个小时前,顺从着今天的情节,产生了这么一个虚构故事。如果是虚构的该多好。


-1-

她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家庭,爸爸妈妈,外公外婆,爷爷奶奶,在这个家里,只要年纪最小的都容易被偏爱。

无忧无虑的童年里,并没有太多留下深刻的印象,她翻看照片亦会觉着陌生。坐在妈妈身上的她的百日照,幼儿园演出的时候穿着裙子点着红心,五岁的时候第一次也是人生唯二拍的艺术照,第一次去动物园隔着老远和绕在舞蛇人身上的蟒蛇合照,在某道教山上的合照……

一直到上学期间,爸妈每天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,“宝贝,想吃什么,爸爸去买。”成绩固然重要,也从来不禁止和朋友出去玩之类的活动,“早点回来”,“这次考得不错,奖励带你出去吃东西”,“想买什么,给你一张超市卡,随便买”。

早上会早早去打球的爸爸,作息很健康,晚上也早早就睡觉,除了呼噜声有点大。在球场上打球的爸爸,会带着她,由着在一旁用茶叶罐抓蜗牛。打完球,和球友喝完啤酒的爸爸会幸福地打一个嗝儿。

周末会带她去打游戏的妈妈,会带她去夜宵小摊贩上买米粉,虽然厨艺不好也会努力研究做出一顿像样的饭的妈妈。元宵节前会特意买很多很多烟花,就为了晚上那一刻地绽放。

三个人住在一起的日子很平淡,也很温馨。养过一只乌龟,两只兔子,两只鸭子,五只小鸡。搭载了童年里所有的幸福光景。

-2-

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是重男轻女,知道的是从小就在一楼不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,会教我缝布包,带我种豆子,会帮我喂小动物,会在看到我的时候很开心的叫我一起在小房子里看黑白电视。

妈妈说,出生的时候因为是女孩,婆婆从来不想带我,最后因为还得上班,把我放在阿婆家。所以都一直和妈妈的亲人们更亲切一些,和姐姐们年岁相隔得也近。自从知道以后,也因为年龄增长,在高中以后就鲜少和婆婆聊天了。印象中瘦削得她更加瘦削了,每天坐在旧旧的躺椅上。好像不会怎么动了。

大二暑假的时候,婆婆去世了。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也像不小心滚落在地的毛线团子,理不清了。是爸爸送走了婆婆。坐在老房子的床边,看着婆婆走了。90岁的高龄。“爸爸没有妈妈了。”我依然记得这句话,但也没能体会到这种心情。

离家太远了,妈妈受伤了过了好多天才知道,外婆身体不好血压一直很高,爸爸还是每天在喝酒,三姐想离家出走,二姐离婚,大姐姐结婚……又熟悉,又陌生的家人。

脱离家里越久,就越不敢回去。好像一会去就会预想到接下来的日子。争吵,嫌弃,像一个泥淖,把人往下拖。

好像早早就有很多伏笔那样,从我高中一直不睡在一起的爸妈,喜欢喝酒喜欢和我不喜欢的那些叔叔在一起、脾气有时候比较差、有很多在我看来都是恶习的爸爸,喜欢抱怨喜欢翻手机也并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妈妈。他们真的是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吗。

当那一张张截图从多少公里外传送到我的手机屏幕上,那些充满了愤怒情绪的文字。积压的情绪,和以往的各种线索都从记忆深处生长了出来,像藤曼一样把心脏缠住。研二在H栋102哭了最真情实感的一次,头一回觉得不找人倾诉就要活不下去了。心里有一面镜子碎了,碎片映照着无数个奇形怪状的自己。

工作第二年,再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,绝望感再次被激发,回程的路上戴着口罩哭了一路,只有呼吸提醒自己还是活着的。也就是半个小时,在一些倾诉性的话语中,给自己一个稍微合理的出口。但还是不由得重新被带回那些复杂的故事里。我尝试从他们的故事里出走,并且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尝试,向往走向自己的故事。

他们的感情还剩下什么,我已然有些不想去分辨。我和CEC说,我看到了一句话,“原生家庭确实会给你带来很多影响,但现在面对问题的是你,想不想过下去,看的全是自己”,我相信。在这个过程中,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,去把自己剥离出来,很多副作用,但我实实在在的把那身保护壳越戴越厚。或许到不得已的时候,我还是会回到那段故事里,也许可以的话,是等我想好了,带着自己的故事回去。


-3-

从自己创造的故事里走出来面对了一会儿现实。稍微有点不那么快乐而已。权当是一个合适的情绪出口,写后即焚。

没事的。


评论

© 念安似锦 | Powered by LOFTER